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2-09-17 05:26:00 | 浏览:
生物所陶增课题组与合作者在New Phytologist发文揭示病原菌异染色质建立与基因转录沉默的新机制
生物所李斌课题组Nano Today揭示纳米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新机制2022-07-07
生物所马忠华团队合作发文揭示赤霉病菌适应小麦高铁环境的表观调控新机制2022-06-17
水稻是世界上尤其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引起的穗颈瘟和节瘟造成的水稻减产最为严重,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稻瘟病发生面积可达6000万亩次。揭示稻瘟病菌致病机制,挖掘重要致病因子作为潜在药物靶点,对稻瘟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7月16日,农学院陶增研究员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寇艳君研究员团队在NewPhytologist杂志合作发表了题为“TheadditionalPRC2subunitandSin3histo...
水稻细菌性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传统发生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等改变,该病害在浙江和我国主要稻区重新爆发流行并出现了新的流行规律,给该病害的防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浙江省内各稻区均有白叶枯病发生,纳米农药作为未来将改变世界的十大化学新兴技术之一目前正被应用于浙江省水稻白叶枯病害的防控上,因此,迫切需要搞清楚其田间的作用机制,为纳米材料今后用于水稻细菌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等改变,由禾谷镰刀菌等引起的小麦赤霉病频繁爆发,小麦赤霉病及病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严重威胁我国小麦丰产和食品安全,已被列为我国一类作物病害。赤霉病菌常以其有性态子实体-子囊壳在田间作物秸秆大量繁殖,小麦扬花期间子囊壳成熟后释放的子囊孢子是病害最重要的初侵染源。因此,筛选利用高效生防菌来抑制病菌子囊壳形成,将是绿色防控赤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2022年5月26日,浙江大学陈云课题...
2022年4月2日,Microbiome在线发表了农学院李红叶教授团队题为Thephyllospheremicrobiomeshiftstowardcombatingmelanosepathogen的研究论文,揭示植物叶际微生物组应对病原菌入侵的响应及潜在机制,为理解叶际微生物组响应植物病原菌入侵的作用及其对植物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植物的“cryforhelp”策略提供了叶际生态位的证据。植物可以招募有益的微生物来增强其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然而,与根际微生物组在抑制病原菌方...
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的多层免疫系统中起作用,拟南芥免疫系统的ROS迸发主要由呼吸爆发氧化酶RBOHD产生,它是一种质膜定位的NADPH氧化酶,利用NADPH提供的电子将氧气还原为超氧阴离子,因此,胞质中NADPH的持续“供给”是维持RBOHD产生ROS所必须的“燃料”。然而,目前这种NADPH“供给”的调控机制还一直不清楚。近日,MolecularPlant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梁岩教授团队的研究论...
根据浙江大学农学院2022届优秀毕业研究生的名额分配方案,生物所获得校优基本名额10人次,省优基本名额2人次,省优竞争名额1人次。经过个人推举、资格初审和生物所评奖委员会投票审议后,现公布推举名单如下:校优基本名额(9人):李浦东、韦云云、吴志峰、肖小娥、王宁、王海霞、张健男、汤茜茜、曹英姿。省优基本名额(2人):李浦东、肖小娥。省优竞争名额(1人):韦云云。公示期为2022年02月25日-02月28日,对公示对象有异议...
2022年2月16日,周雪平团队在《ThePlantCell》发表题为“AnEvolutionarilyConservedC4HC3-typeE3LigaseRegulatesPlantBroad-SpectrumResistanceAgainstPathoge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一种进化保守的免疫调控模块并系统解析了其介导的广谱抗病的分子机制。水稻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食物来源。水稻病害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挖掘新的广谱抗性基因从而培育高抗的作物新品种是解决病害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报道的水稻广...
神农大讲坛:Tospovirus Incasion and R-gene Mediated Host Defense
陶小荣,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先后在浙江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5-2010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后;2010年至今,南京农业大学教授。EMC易倍 EMC易倍体育EMC易倍 EMC易倍体育EMC易倍 EMC易倍体育